紛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aghan08/

目前分類:電影評論 (1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情書》是我最愛的日本純愛電影了。

電影開頭,一片白茫的雪地裡,一位身穿著黑色衣服的女人躺著,沒有呼吸,彷彿死亡了一般,突然,女人用力地喘了一口氣,緩緩起身、仰望天空,慢慢的恢復了活著的頻率。配樂隨著女人的腳步響起,她慢慢地得從這白色中離開,鏡頭換成了俯視的大遠景,女人向山頭下行走,沈重的步伐越來越遠、越來越小,直到消失。畫面僅僅黑色與白色兩種色調,配樂壓重了長鏡頭。白底恰好成了上字卡的背景,漸漸浮上演員與導演等,最後是「Love Letter」。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如,哪天你愛的人們都變成的失去理智的殭屍們,整座城市傾倒失控,該如何面對生存的意義?

從年中坎城影展過後,大家都在討論韓國電影。朴贊郁懸疑又情色的《下女的誘惑》、神秘又令人無奈的《哭聲》,直到了《屍速列車》,一趟驚悚與掙扎的旅程展開,凸顯出韓國電影在作者藝術性與商業類型都呈現出十足高度的一面。用次類型的包裝,像是那一些我們都知道的災難電影一樣,總有愛人們會犧牲、被追逐與迫害的末日感、人性的凸顯與矛盾、還有那些面臨生存中希望與絕望的並存。《屍速列車》展現的並不是多大新意的突破,而是骨子底那精準無比的劇本。無論用普洛普英雄的冒險旅程帶入、亦或是將劇本的結構拆開來,電影的故事到了幾分之幾就該做到三幕劇哪一個點,衝突一波一波,層層推進,將人性與情感的核心衝突都漂亮地展現出來。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我們都沒有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也許不當英雄也不會怎麼樣、也許這道阻蹣跚時快時慢⋯⋯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迪士尼其實並沒有形塑出一個最美麗而完美的世界出來,因為真正的世界不存在這樣的烏托邦。即使是動物的世界,該有的、所有生存的殘酷與複雜、根深蒂固隱藏的成見、文化、種族與信仰之間的各種政治鬥爭,不僅一俱全而且無所遁形,一個都少不了。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了戲院看了導演版的《碧海藍天》,打著盧貝松導演國際影壇傳奇的名號,我才知道,原來在我以為的《第五元素》前的盧貝松心底也住著一個這麼浪漫的男孩。有著夢想,充滿冒險與羈絆,交織著愛情、友誼與淚水,那樣俗套又不凡的冒險故事,全部投入這一片廣袤深藍的海洋。

 

雅克說他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從水中回到地面,只想有個浮上來的理由;喬安娜說每個人都該做一個決定,為自己的生活而決定;最後恩佐為了理想拼搏了最後一口氣,飄進了海底。每個人都有自己那一片碧海來天,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了朋友的朋友分享了I follow rivers,腦子中又浮現了沒有藍色溫暖而是孤獨的這一幕,愛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千種,萬種,是擦身而過的一瞬,是陽光下的回眸,是某種氣味或一句聰明的調皮話,但是分手的理由,總是單調的一致,無非即是不愛了。

電影開頭是阿黛爾萌懂未知的青春上學背影,而電影最後同樣是背影,然而背影透露出的一切是那樣令人鼻酸。影片最後的那場戲,阿黛爾幻想挽回艾瑪的感情,而艾瑪不出所料早已另有新歡,即使性生活不怎麼和諧,但和這個女人有共同的生活和家庭,她們一起生活一起應酬,參與上流社會的社交生活,她們,才真正屬於一個階層。最後畫展上,阿黛爾的一襲藍色對比艾瑪的紅色,反襯出藍色的孤獨決絕和冰冷。藍色已經不是溫暖的顏色,而是孤獨的標誌了。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因為工作參加了一場舉辦給老師們的如何用電影教育的研習,既然是給老師們,台上的談電影美學的講師一點也不客氣地出了幾個片段的測驗,想考驗老師們對於影像的靈敏度。

其中一題放了是枝裕和《幻之光》的一場戲,想問老師們在片段中看到了什麼變化。那場戲是喪夫的女主角美子剛來到新丈夫民雄的小漁村老家,他們一起到市集拜訪親朋好友,但隨著熱情歡笑的招呼的談話,原本被厚中雲層掩埋的灰濛天空放晴了,陽光悄悄地散落在他們身上,彷彿是預告新生活將會帶給美子的啟發與轉變。這場戲講師放了三次,底下的老師們似乎被講師奇怪的暗示矇騙了,都沒注意到原來最自然而不受控制的「光」在漸漸變化。接著談起了電影有時到底是怎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才串起這難得的巧合之類的話題。

再舉個更經典的例子,《戀戀風塵》結尾山頭上的光影,忽暗又忽明,雲霧穿梭。李屏賓在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談到,有些東西不是技術有多好的問題,而是恰好的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拍出那感覺。我想這麼測驗有些不公平吧,首先當然是這位講師滿多選擇的例子滿糟的,即便《幻之光》這場戲是十分好,大多數台下的老師認識是枝裕和,但大部分沒緣分看過他成名前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吧,也難以在這種嚴肅的場合突然看個幾秒鐘就看出什麼。這場戲讓我想起了《幻之光》。至今,我認為是枝裕和拍過最好的作品是《橫山家之味》,大概沒幾位當代日本導演能超越那樣的高度。但假使問我最喜愛是枝裕和的是哪部?我絕不會說甜到膩的《海街日記》、大概也不是最出名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而是他的第一部電影《幻之光》。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夜裡朋友玩笑地問說,假使現在自己突然和女友有了孩子,應該如何應對?只是一個搭車間的閒聊話題,身份、生活與能力,或許跟關係於改變與意外之類的事情。

後來我想起了Ken Loach前幾年的小品電影The Angels' Share。電影中那幾名無所事事的失業青年,沒有專長或是目標,渾噩地漫步,犯了些事被法院判處社區服務,其中的男主角羅比,剛剛知曉女友生下了兩人的第一個孩子,意外單純地欣喜間,卻被女友的哥哥揍了一頓,沮喪的他更被曾遭他暴力傷害的傷者及家屬痛斥了一番,他怎麼能當一名父親?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去年和朋友看了《百日告別》的戲院外,朋友男友問了我,為什麼要拍這麼悲傷的電影呢?好像我真的有在拍電影一樣,我愣了幾秒鐘。因為世界總還是有很多悲傷吧。《崩壞人生》說的大概也是《百日告別》這樣子的故事,只是加強成了社會中稱羨的白領族,然而在失去與悲傷面前,人人都一樣。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世界沒有因為你的離開,而有任何改變。」

想到這句話時,聽著過電影中車子往隧道出口那首挪威樂團a_ha八零年代的 〈I've Been Losing You〉,閃過的是電影寧靜又急促的城市空鏡頭,我滿喜歡這位挪威導演的作品。很簡單的調度,傷感與優雅並存,迷幻地昏頭,好像把北歐奧斯陸那裡美好的事物都拍了出來,但也把那裡最糟的事情拍了出來。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斷再見 還能說多少遍
已經塵封的 能不能視而不見
不敢再見 不想再面對面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是一篇預言故事(或者說是寓言更妥當),《單身動物園》架構出了一個似真似幻的烏托邦世界,裡面的人們一樣真實、裡面的生活一樣熟悉,多的是那般隱藏之下的絕對殘酷。不久之後的未來世界,單身的人們被視為罪過,得被集中至類似度假酒店的場所,在限定的時間內尋找伴侶,並兩人通過層層交往相處的制度化磨合,假若沒在時間內找到伴侶就會變成一種動物,而片名的「龍蝦」正是男主角的選擇。柯林法洛飾演的男主角,因為喪妻後帶著已經變成小狗的哥哥住進了酒店,他該如何面對這體制內的要求?而如同反烏托邦故事的典型,有一群被迫唯命是從的人物,就得有另一群反叛的人物。他們在酒店外的森林生活,自我訓練抵抗制度下變成動物的宿命,對立著體制。然而,這群反叛方的規定竟然對立到了極點:人們只得一人跳舞狂歡、不得有所情感的交流、只談生活的「自由」不論戀愛的情慾關係,若是違反了規定,同樣有著處刑。

寂寞也好,不寂寞也罷,電影前半部彷彿營造出了一場自以為雙雙對對才是真理的世界。冷酷緩淨的鏡頭語言,循循漸進地轉向另一個森林的場域,森林遠比酒店的種種規定自由多了,卻又是另一場詭異的對立面。單身是一種罪過或是殘缺嗎?戀愛難道才是一種正常?那麼世界上的孤獨與不孤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如果烏托邦存在,人與人之間的最好的樣貌是哪樣?

這般光怪陸離、充滿不可思議的現實想像,恐怕正是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Giorgos Lanthimos)最厲害的把戲了。當年以《犬齒之家》驚艷眾人,你以為不可思議地誇張,其實不過是現實世界中延伸了點的諷刺,去年以《單身動物園》在坎城影展奪下競賽評審團獎,拋出的不過又是一場人們面對自我與歸屬的末世預言。標識性的、壓迫感的配樂,和機械的、講述歷史故事式的念白,這一切都讓這影像中的世界變得更接近合理化的寓言。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愛玲是這樣描述愛情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你也在這裡嗎?』」。


時間不對了一點、人不對了一點、感覺差了一點、變化差了一點,也許就什麼都不是了。洪尚秀的《錯戀》談的是一個偶然初相遇的藝術家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短短一天的時間、不溫不蘊的火花,洪尚秀把這故事的影像幻化成一種平行時空的實驗,前後的故事只簡單調整了鏡頭的位置、一些變質,其他根本的元素都相同,我們在拼湊著這一段愛情故事時,始終用看見的面貌去認知它,然而前後故事又掀起另一種波瀾,結果卻是有顯著般的差別。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裏,遇到你。—徐志摩
 


2015年坎城影展中兩部分別並列場刊最高分數的電影,一部是《聶隱娘》;另一部則是陶德海因斯的《因為愛你》。若說《聶隱娘》是一種大破與大立的東方武俠突破,那《因為愛你》絕對就是復古精緻中的精緻、細膩中的細膩。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絕美的電影,聚焦在一對五零年代女同志戀人的隱晦苦戀的故事,卻又大膽深刻,一面刺探關於愛情最陷溺的情慾,一面又悄悄映射出了大時代的選擇。

五零年帶的美國,Rooney Mara飾演的Therese是一名平凡的年輕女孩,孤身來到紐約,在百貨公司裡擔任櫃姐,心中卻嚮往著攝影。某日,Cate Blanchett飾演的貴婦Carol來到百貨公司挑選送給女兒的聖誕禮物,兩人因此交集,意外地書信與相約,開始了一段無所抗拒的吸引與壓抑戀情。原來Carol有個女兒,而且正準備著離婚官司,她煩地焦慮,兩人在一路向西的公路旅行再也抵擋不住真愛的壓抑,卻在一連串社會觀感與丈夫娉用偵探的跟蹤下,使得Carol在離婚官司中徹底崩潰。兩人一來一往的戀情斷了線,Therese這位少女與貴婦Carol兩人相吸又相抗的愛情到了考驗的時刻,社會與現實的樣貌下,不計代價的愛情是什麼樣子?事情會像初次見面時,百貨公司展覽的火車模型一樣,繞了圈又回到原點,圓滿還是一無所獲?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omaly:意旨不規則、異常;反常的事物
「身為人的意義是什麼?痛心的感覺是什麼?生存的意義是什麼?每個與你交談過的人都要過日子,有的日子是好的,有的則否;每個與你交談過的人都有童年,每個人都有身軀,而每個身軀都有過傷痛⋯⋯」


每天活著的你,是不是偶然間會想起什麼神經質的憂慮,還是哪天回到了一個充滿記憶的城市,遇上了誰,碰巧和誰的緣分又走到了哪裡。感傷或開心地瘋狂,生命的情緒和渾沌主載著生活的情感。如果說皮克斯的《腦筋急轉彎》用了一種最可愛想像地方式讓大人孩子們都思考情緒與人生的關係,那麼今年在奧斯卡動畫獎項與它碰上的就是一個最真實殘酷的成人世界—《安諾瑪麗莎》。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底多倫多影展結束,這部歸類在家庭類的《不存在的房間》奪下觀眾票選首獎(此獎項是得獎季起跑的大風向)。以《他和她的小鬼》驚艷的女孩Brie Larson氣勢完全起來了,一連奪下眾影評人協會大獎,一路殺進奧斯卡影后。你會好奇,這樣一位年紀輕輕的女孩子飾演的母親到底多有說服力?電影預告裡似乎說得不夠明白,看起來似乎又是一部文藝小親情電影,怎樣賺取觀眾眼淚?


《不存在的房間》由執導過《法蘭克》的Lenny Abrahamsonand導演,根據Emma Donoghue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的敘事線很簡單,說的是Brie Larson飾演的小媽媽Joy被鄰居所欺騙後綁架,被囚禁在一過狹小的房間裡長達七年,並被強姦生下兒子Jack。和所有的母親一樣,Joy竭盡全力為孩子創造出一個安全與開心的成長世界,雖然是僅僅幾坪大的房間,Jack的生活卻充滿天真神奇與幻想。隨著一天天長大,Joy決定精心策劃讓Jack也能享受面對世界該有的自由與美好,逃離了房間。然而,面對了真正世界的生活挑戰,擴大的房間,縮小的世界,渴望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解脫,更是心靈真正的自由。

利用一位小男孩的視角,電影談論的其實是「自由」的解脫與接受,還有面對「自由」來臨後真正的「自由」又是什麼?前半部電影中,一步一步地,當Jack在「房間」內開始拆解玩具汽車的時候,他的童年已經開始漸漸成長瓦解了。儘管他不情願接受,但是他內心是相信媽媽的,他得逐漸學著接受口中的真相:這個房間才是個虛設的牢籠,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實的。即便他有生以來,接觸到所有真實的東西,都是來自這個房間,而外面的世界,對他來說都是電視機裡的魔法,才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虛無世界。當這樣的錯位認知被生生反轉,看似荒謬又充滿哲思。當腦海中的意識不同了,眼睛裡所看到的事物,也就隨之不同了。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贖罪》中愧疚小女孩一鳴驚人的Saoirse Ronan長大了,強勢以《愛在他鄉》在得獎季中爭取今年奧斯卡影后的門票。改編英國暢銷小說、濃濃的愛爾蘭口音、低調卻高雅服裝美術,Saoirse Ronan撐場地細膩穩重的本色表演法,《愛在他鄉》說的是一個五零年代愛爾蘭女孩移民美國布魯克林的感情故事,單純的敘事線、樸實的愛情、平淡起伏剪接,面對的卻是難解的歸屬感問題。《愛在他鄉》滿溢的少女情懷,大概也是今年初濃度最高的愛情電影了。



Saoirse Ronan飾演的Eilis是個生活在愛爾蘭小鎮的少女,像多數這兒的女孩一樣,她的生活平淡無奇,簡單平靜卻缺乏了點什麼。沒有特別的美貌或能力,鎮日被工作麵包店苛薄的老闆娘壓榨,連與姊姊去場聯誼舞會都只能默默而歸。Eilis沒特別為了什麼,簡單的由教會安排下,她告別的母親與姊姊,獨身前往紐約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而在這個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城市—布魯克林中,Eilis從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思念家鄉,膽怯面對新生活缺乏的歸屬,直到她遇見了義大利移民Tony,生活陷入了愛情與幸福的夢幻,幻化成了自信美麗兼顧的女人。這樣的劇情大綱或許太過於簡單貧乏,也許就是一個美國夢的碰見愛情的故事。然而,《愛他在鄉》的重點其實擺放在後頭,回到了愛爾蘭小鎮中,面對孤單的老母親與新男孩Jim的出現,大家都希望她能留下來,陷入糾結與現實的掙扎,漂洋過海好不容易獲得的歸屬新歡與家鄉故人的眷戀,該怎麼面對?到底哪兒才是家?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賈樟柯帶著他的新作品《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於坎城影展首映,映後受到了多方爭議評論。《山河故人》利用了三段不同年代與地域的故事,敘說了在面對時間與社會衝擊不斷演變下,到底留下了什麼樣的事物。《山河故人》中保有一部分賈樟柯風格的議題關注與表現手法,另一部分卻也爭議性的改變了許多原先我們所認識的賈樟柯。從《小武》、《站台》中的原始粗礫,閃爍著山西家鄉灰濛濛真實氣息活力,到了《三峽好人》、《天注定》中精準兇悍的瞄準當代中國,自由的意志與矛盾是如何在經濟與社會急速轉變中變換,那些無形的暴力與社會憤怒展現在影像之中。而到了《山河故人》中,那些我們熟悉的事物都被壓低了,賈樟柯在訪談中透露,他想說的是一部純粹「情感」的故事。這片山河流轉,故人流散,許多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然而,感情與大時代會毫無關係嗎?《山河故人》中是否依然擺放著什麼符號的象徵,身為一個「作者」的賈樟柯改變了哪些,又仍然堅持了哪些?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猜測今年受邀到威尼斯影展評審侯孝賢應該很喜歡這一部電影。因為它的真實散發著殘酷卻震盪的魅力。實話而言,它並不完美驚艷,甚至以此刻的嚴格眼光看待,當時確實是以爆冷門黑馬之姿拿下金獅獎,一片譁然。我們都在想,這一部來自委內瑞拉的同志電影,何以獲得評審青睞。


它很低調,很安靜,很寂寞。電影沒有一絲多餘的聲音,像真實一般。真實就是有這種魔力,包覆了許多言不及義的複雜情緒,卻無所遁形地欲語還休,什麼都說了。讓我想起一點點94年的金獅獎《愛情萬歲》,只是城市從臺北到了南美的另一頭,時間進步了科技發達了,許多事情依然如故地。

故事發生在委內瑞拉的首都卡拉卡斯,獨居寂寞的中年假牙技師,總在街頭搜尋青春少年,用金錢誘惑帶他們回家。但他並不是真的想發生什麼關係,不過只是想遠觀靜賞。然而,某天男人看上了一名在街頭遊蕩的男孩,男人將男孩帶回家後,根據習慣地要求男孩寬衣以作為自己的觀賞的情慾對象,沒想到反而惹來一頓毒打,還被男孩搶走了錢。事後男人卻反而變得對男孩執著,開始接近他,並在男孩受傷時提供無微不致的看護,逐漸地卸下男孩的心防。從年齡到身分地位都極為不相襯的兩人,彼此之間的距離因此越來越近,這段關係亦越走越危險。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沒有一個人,總是在你的生命裡。你是多麽一廂情願、深深地投入,無法收斂你的任何保留,即便時間流逝他傷害了你多少,你嘗試離開了他,他也消失在你的生活了,但他就是始終在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記憶裡就是會有一個這樣的國王,你是臣服於他的存在。被重力推動,被引力牽引;無法莫逆,只得敬佩。或許哪天,你受夠了自己這樣子的卑微、熱臉終將被寒冷澆熄,你確實是離開了他,但他確實依然存在於你記憶裡的他,感情與愛就是如此神秘難以抗拒的力量。

sean83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